最近兩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風起云涌,插混車/增程式電動車這種可油可電的模式和純電車到底該怎麼選,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很多廠商、銷售都在不斷向消費者灌輸一種理念,那就是對于當前還無法滿足純電車使用條件,也就是沒有家庭充電樁、時常需要跑長途的消費者來說,買插混車/增程式電動車更為實際;而常常在市區駕駛,長途行駛場景非常少的消費者,購買純電車更為省錢,且體驗更好。
事實上,在自己買車之前,我們也充分認可很多廠商和銷售對于純電車和混動車在使用條件上的界定,尤其是當我們自己也沒有家庭充電樁安裝條件,而且還要常常跑長途時,似乎插混車或者增程式電動車是唯二選擇。不過當我們分別使用了一段純電車和插混車/增程式電動車之后,忽然發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從本質上來講,插混車、增程式電動車要比純電車更加依賴家庭充電樁。
按照廠商的設定,插電混動和增程式電動車的應用場景就是市區用電,長途用油,就算是沒有家庭充電樁,車子也不會停擺。但是從使用體驗來說,作為用戶,一旦感受過用電的省錢和體驗之后,就會時時刻刻想要使用純電模式,這一點我相信很多插混車型和插電式混動車型車主都有感覺,就是開車上路之后,哪怕在城市,都已經有續航焦慮了。
那麼如果沒有家庭充電樁,并且不太愿意在城區燒油的話,其實在有了純電續航焦慮,所以很多車主即使開著一輛對充電樁沒有純電車依賴的車型,還是會往外面的充電站跑。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外面很多的充電站和充電樁,很多時候插混車、增程式電動車的充電樁占用比例甚至比純電車還要高。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插混車、增程式電動車的純電續航普遍較短,如果自己沒有家充樁,那麼為了維持純電行駛,就只能不斷去補能,緩解續航焦慮。而純電車本身的續航里程就相對更長,那麼如果是同樣的通勤路程,在沒有家庭充電樁的情況下,可能純電車車主跑外面充電站、充電樁的頻率會更低。
所以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于純電車車主,尤其是車輛續航相對較長的純電車車主來說,有沒有家庭充電樁反倒是影響沒有那麼大。比如一輛標稱續航600公里的純電車,續航打折之后,也能跑到500公里左右,最新的電池技術,能達到這個水平,那麼基本上一周充一次電,基本上也完全夠用了。一天跑100公里,絕大多數車主的工作日通勤里程,都很難達到這個水平,所以很多車主滿電就能跑到一周多,一周或者一周多的時間進一次外面的充電站,其實相比于插混車/增程式車型來說,相對就要輕松很多了。
而到了長途的時候,其實就和家用充電樁沒有什麼關系了,插混車、增程式電動車可以用油,純電車型只能找快充,這就是這種類型車型的本質區別了,畢竟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新能源車,也不可能把家用充電樁背著跑。
所以其實從人的實際心理需求上來講,可能買完插混車或者增程式電動車之后,更多的人還是盡可能希望用純電跑,以節省花費,并且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而這些車型本身的純電續航里程又比較短,所以如果沒有家庭充電樁的話,這些車主往外面充電樁跑的頻率,反而要比純電車車主高得多,自然而然,插混車和增程式電動車對于家庭充電樁的依賴度更高。
因此,其實對于準備購買混動車或者增程式電動車的小伙伴來說,最好還是要有安裝和使用家庭充電樁的條件,在有這種條件的情況下,使用插混車型或者增程式電動車,才會真正沒有焦慮,這些車型的優勢才能發揮到極致。如果沒有家庭充電樁,還想要在城市享受純電行駛帶來的樂趣,可能最后頻繁充電帶來的煩惱會淹沒這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