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的汽車右前輪扎了個釘子,送到路邊的汽修店補胎。補完胎之后,修車師傅并沒有給這個輪胎做動平衡,于是我就要求師傅給我輪胎做個動平衡,結果師傅的舉動讓我非常驚訝。
原來師傅在補胎之前,在氣嘴處用粉筆做了個記號,等輪胎補好之后又對準之前的記號將輪胎又裝了回去。師傅還說,只要輪胎修補的次數不多,按照這個方法操作就不需要做動平衡了。
畢竟這個汽修店已經開了十多年了,師傅可以說是經驗豐富,說得也比較有道理,而且我的輪胎也是第一次補胎。開了一段時間之后,發現確實沒有什麼問題。這也算是個補胎的小技巧,是修車師傅多年總結出來的修車經驗。
一般我們去修理廠補胎,基本都會問「補胎多少錢?」,修車師傅會說「30元一個」,乍一聽不貴,那就在這家店補吧,補完之后,你如果想做動平衡,那麼需要再加20元。
畢竟現在實體店都不好做,人工成本太高,你花30塊錢補個胎可能還不夠技師的人工費。假如你不說要做動平衡,那麼師傅會直接把輪胎給你裝上,想要做動平衡就需要額外加錢。
汽修店常用的補胎方式只要分兩種,一種是貼片補胎;另外一種是打蘑菇釘。貼片補胎比較便宜,30至50元左右;而蘑菇釘則比較貴,大概為80至150元左右。
這時候,有些汽修店為了吸引顧客,就把補胎和動平衡給拆開,很多車主可能都沒聽說過動平衡,更不要說主動要求做了,那麼汽修店就只負責給你補胎,動平衡不給你做,價格方面就只收你30塊錢。
針對這一現象,經濟學中有一個專業術語,叫作「檸檬市場」,它指的是交易一方并不知道商品的真正價值,只能通過市場上的平均價格來判斷平均質量,由于難以分清商品好壞,因此也只愿意付出平均價格。
這就好比你去買蘋果,一家蘋果賣5塊錢一斤,隔壁卻只賣3塊錢一斤,大部分人肯定會選擇購買3塊錢一斤的,畢竟重量都是一樣的。
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往往好的商品會遭受淘汰,而劣等品會逐漸占領市場,從而取代好的商品,導致市場中都是劣等品。也就是說,同樣買的都是一斤蘋果,但是3塊錢的那個可能吃起來就是酸的。
換成汽修店就是,這家補胎收你50,人家包含了動平衡,但是你懂;隔壁一家只收你30塊錢,但是它不會做動平衡。如果你不懂補胎方面的知識,那麼肯定會選擇去30塊錢便宜的這家汽修店補胎。
上面是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如果從技術角度來說,之所以普通汽修店敢把補胎和動平衡拆開售賣,只要是因為絕大多數車主是感覺不出來差別的。
輪胎補好之后,內胎表面會出現局部不均勻的情況,畢竟是打了一個補丁上去。但是在車速較低的時候,輪胎的不平衡是表現得不明顯的,但是車速一旦上來之后,輪胎的不平衡力就會增大,會導致整個輪胎產生很大的抖動。
簡單來說,剛補完的胎,如果沒有做動平衡,直接去跑高速的話,輪胎抖動就會比較明顯,如果你只是平時城市代步,那麼真的是感覺不出來太大差別的。這也是大部分汽修店不做輪胎動平衡的主要原因。
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我平時也就是日常城市代步開一開,反正也不上高速,確實感覺不出來有什麼問題,能省幾十塊錢就省幾十塊錢。不做動平衡省個20塊錢,吃頓便當是夠了。
但是我建議補完胎之后,還是做一下動平衡最好。因為汽車輪胎和輪轂都是不均質性的,出廠之前都要提前做好動平衡,拆卸下來之后重新安裝上去,輪胎的重心就會發生變化。低速情況下,雖然不平衡力比較小,但是也還是有那麼一點的。而且輪胎不平衡,除了高速的情況下方向盤會抖動之外,還可能造成其它一些問題。例如:會造成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產生抖動、顛簸的情況,嚴重的還會影響駕乘舒適性和行駛安全,而且還會加速轉向系統、底盤懸架以及車輪內軸承等零部件的磨損。
簡單來說,輪胎如果不平衡了,車子開起來會很難受,不僅影響駕駛安全,而且還會加速零部件磨損,影響車子的使用壽命。
我之前有個同事,就是因為補完胎之后沒有做動平衡,結果跑高速的時候輪胎有輕微的抖動現象,后來去4S店做保養的時候,額外花可100塊錢做了4輪定位,輪胎抖動現象才沒有了。
所以說,補胎之后如果不做動平衡,其實是一種因小失大的行為,以后修車就可能不是20塊錢的問題了。
汽修店師傅在幫補完胎之后,不主動做輪胎動平衡,并不是說它不重要,而是為了提高利潤。
所以說,輪胎我要補,動平衡我也要做,你該收多收多少,如果能給點優惠最好,這樣的汽修店才是良心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