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學車、開車的過程中一定學到了很多與駕駛有關的技巧,但是這些技巧有很多並不一定就是對的,而有些也分情況而定,不能一股腦就拿過來直接用在自己身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個類似的經驗。
我相信這是爭議最大的一個了,很多人覺得有道理,因為這樣在發生意外時可以避免把油門當刹車。其實老司機這樣做真不是怕把油門當刹車踩了,而是為了縮短刹車反應時間。因為在通過一些危險路段時可能會有各種突發情況,所以先把腳放在刹車上備著,一旦有情況就可以第一時間踩下去。
所以說只有在路況複雜,有潛在隱患的時候我們才需要把腳放在刹車上,以便隨時應對突發狀況立馬刹車。如果路況很好,我們完全沒必要這樣做,因為腳放在刹車上一直懸著是非常不舒服的姿勢。
很多人都覺得加速時應該穩著踩油門,這樣省油。其實在加速時你注意一下暫態油耗的話確實如此。輕輕踩油門提速暫態油耗可能在10升/百公里,而油門稍微踩重一點暫態油耗立馬上升到20以上。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啊,你忽略了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加速時間。
比如紅綠燈起步,你想加速到80公里/小時然後保持勻速行駛,如果你穩著踩油門,暫態油耗看起來很低,但是你加速到80可能需要半分鐘,而你多踩點油門可能10多秒鐘就提速到80了。前者雖然看起來暫態油耗低,但是耗油時間長,而且發動機熱效率低。後者雖然暫態油耗高,但耗油時間短,很快就進入省油的勻速行駛狀態了。而且加速時適當多踩點油門可以讓發動機進入高熱效率區間,實際是省油的。
暖風確實來自發動機,但暖風的熱量不一定是餘熱。
首先在冷車啟動時由于冷卻液溫度低,暖風並沒有效果。而且此時開暖風會增加發動機熱車時間,發動機達不到正常工作溫度時會更費油。
其次發動機在運行中產生的熱量也是有限的,對于一些小排量車來說在氣溫極低的天氣裡發動機產生的熱量很大一部分直接散發到空氣中了,這時候暖風再開得非常大就有可能導致實際消耗的熱量大于發動機產生的熱量,此時發動機水溫反而會下降。
所以說冬天開暖風時根據需求開到適當的檔位即可,因為暖風還真不一定就是多餘的熱量。
這是前幾年特別流行的一個傳聞,說發動機啟動一次消耗的電量需要發動機連續運行20分鐘才能補充回來。這個說法並不正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起碼有一半的車電瓶用不久就要虧電,因為日常用車很多時候都開不夠20分鐘。
我曾經算過,啟動一次消耗的電量大概5分鐘之內就能補充回來,我們之前的文章裡介紹過,在這裡我們就不具體計算了,我把連結放在這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過去看一下。汽車發動一次消耗的電量需要多久能補充上?怠速時發電機充電嗎?
其實對于家用車來說絕大多數情況下高擋位低轉速確實省油,因為高擋位能提高發動機負荷率,而發動機負荷率高了會提高熱效率,因此可以省油。
但是高擋位低轉速也要有個度,前提就是保證發動機動力充足,有些人過分追求高檔位低轉速,發動機動力都不夠了還猛踩油門不捨得降檔,這樣不僅不省油,對發動機和傳動系統還有一定的損害。因為發動機負荷過高的時候很容易引起爆震,此時發動機就會推遲點火,導致實際熱效率下降,另外大負荷工況下發動機噴油也會加濃,所以實際並不省油。
所以說保持高擋位低轉速沒錯,但一定要考慮發動機的動力性。我認為在中低速勻速行駛時如果油門踏板踩下去超過三分之二那最好降低一個檔位。
從我們考駕照開始就一直被灌輸這樣的概念:開車不允許空擋滑行,因為這樣會影響行車安全。其實空擋滑行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危險,其危險性主要在于下坡路段空擋滑行時沒有發動機的牽制,車速會越來越快,這時候為了控制車速會增加刹車的使用強度,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刹車過熱引起刹車性能下降甚至失靈。
但是在非下坡路段適當的空擋滑行並沒有壞處,反而可以降低駕駛難度。比如你開手動擋車在經過路口時遇到紅燈了,此時完全可以掛空擋滑行到路口然後刹停等紅燈,沒必要非按考駕照時要求的那樣帶檔滑行、逐級降檔再停車,這樣會增加操作的複雜程度,而且還容易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很多人都認為開車時雙手應該握在方向盤的3、9點鐘位置,但是我覺得十點和兩點反而是最佳位置。
三九點鐘位置適合激烈駕駛時快速變道躲閃使用,因為在這個位置上兩個胳膊都有最大的活動幅度。但必須把座椅靠後移,這樣胳膊能伸展開,快速打方向時才能乾脆俐落。而很多人只是聽說應該握這兩個位置就跟著學了,座椅卻調得很靠前,實際開起來是非常不舒服的。
另外三九點鐘位置你的手無法完全握住方向盤,而且此時雙手距離最遠,在輕微調整方向時精准度並不高。反而十點和兩點位置胳膊容易伸展開,姿勢更加放鬆,而且兩手一個拉一個送,很容易做出精准的控制動作。況且日常行駛中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需要我們進行激烈的變道,反而更多時候需要輕微修正方向,所以雙手放在十點、兩點位置反而更合適。
當然了,方向盤握哪裡主要看個人習慣,我的本意是大家儘量按自己習慣的來,而不是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