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車輛有一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車子是可以按照尺寸來分等級,就比如微型車、小型車、緊湊型車和中大型車等等。不少人在買車時都是選擇更大尺寸的車型,而且認為車子的尺寸越大就越安全,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車輛的尺寸和重量是如何對碰撞成績做出影響的呢?
說到被動撞擊,其實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尺寸更大、重量更大的車輛中的乘員能夠受到的保護也就越多。
從車身尺寸上來看,車頭的長度越長,在正面碰撞時對于前排乘客的保護也就越好。因為潰縮區和車輛的尺寸是成正比的,潰縮區越大,也就能夠吸收越多的撞擊能量。在這一個觀點上,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是給出了明確結論的。但是車身尺寸過大有時候也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為更大的車身尺寸不僅要求駕駛員要擁有更好的駕駛技術,也對車輛的車身靈活性有一定的影響。
從車身重量的角度來說,車身較重的車輛在發生碰撞時會發生的位移更小,車內成員所收到的力也就越小。順便提一句,在發生事故時車輛的受力大小直接影響到了車內乘員受傷程度。
那另一個問題又隨之而來,大車相對于小車內部的乘員是另一種隱形威脅嗎?
直接給出答案,是的。在發生碰撞時,一輕一重兩台車輛發生碰撞時,相對較重的車輛是始終處于優勢的。尤其是當一台SUV或者皮卡車型和一台微型車、小型車發生碰撞時,由于兩台車吸能結構的不同,就會出現小車內部的傷員傷情更為嚴重的情況。
近些年,轎車和SUV發生碰撞時,「轎車明顯吃虧」的場面逐漸變少了。SUV和皮卡車型出現了不少新款車型,在白車身上做出了一些改變。SUV車型吸能結構降低,和轎車的吸能結構保持在了同一個水平線上。吸能結構的降低使得SUV相對于轎車已經不會有相對于其他車型乘員威脅性更強的情況出現,但是皮卡車型由于車型結構的原因,還是會有更大的機率導致車身較為低矮的轎車內部乘員傷情更重,但是相比于早些年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選車小建議:在選購車輛時,除了動力表現、內飾用料、科技配置之外,車輛的安全性能也是一個需要重點考量的因素。這里提到的「安全性能」不單單只是局限于車子有多「硬」,主動安全配置也要考慮在內。
現如今不少自主品牌已經意識到了安全性能對于乘客的重要性,車企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車輛硬件入手,全車大量采用高強度熱成型鋼材,配備了更多的安全氣囊。從車輛軟件上來說,更多的智能安全輔助駕駛技術的運用,試圖從根本上避免碰撞事故的發生。無論是EBA緊急制動輔助系統、BSD盲點檢測系統、DMS駕駛員檢測系統還是FCT前方交通穿行提醒系統,都是一些不錯的安全性配置。
寫在最后:車輛越大就越安全,這是真的。在發生碰撞之后,大車的車內乘員相當于小車的也會更低,但是這種差距在將來也會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