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在研究汽車工業的發展史,也看到了很多汽車品牌早期的車型,我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初代的車型幾乎都是方方正正的,車頭上隨處可見矩形元素,這種設計風格與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低風阻的流線型設計完全不同。為什麼那個年代設計師要把汽車打造成這樣呢?
第1個原因,我想可能是造車技術的問題。最早的汽車是在馬車的基礎上打造而來的,當時歐洲的馬車造型都比較方正,而且車身上都沒有擋風玻璃,整體的結構比較簡單。汽車和馬車的區別也就在于車上多了一個發動機,可以不用馬來助力。
後來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進步,汽車表面的鋼材開始增多。但想要把這些鋼材打造出不同的形狀,需要很精湛的技術。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流線型車身需要將鋼材加熱,然后再根據需要進行彎折,當年的技藝遠遠達不到現在的技術要求,直來直往的設計簡單很多,而且還能降低制造的成本。
而且當時空氣動力學的設計比較差,車身的風阻系數也無法做到很低。在有限的成本之下,把車身打造得方方正正是他們能做到的風阻系數最小的車型了。所以到七八十年代,汽車的整體造型還是以方方正正為主。
其次,人們的審美也會影響一個時代的設計風格。人們常說「時尚是一個輪回」,幾十年前流行的服裝,可能在二三十年之后會再次流行起來。就比如90年代比較流行的喇叭褲,前兩年大家還覺得穿這種褲子很土氣,但這兩年喇叭褲又成為了一種時尚標志。
汽車行業同樣也是如此,人們的審美眼光會影響車企在汽車設計方面的走向。在人們的交通工具從馬車變成汽車時,人們也不是完全能夠接受汽車這種新型的代步工具。當時方正的造型就是市場的主流審美,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車企打造汽車時,也只能采用方正的設計風格。當然市場上也有一小部分車型采用了圓潤的設計,二戰之前的老甲殼蟲造型就很圓潤。
現在汽車的設計也依然是一個「輪回」,就拿這10年來說,汽車從開始的方正式造型開始向流線型轉變。為了能夠降低車身的風阻系數,有些車企不惜將車身設計得非常低趴,甚至將SUV汽車的車頂都做成了溜背式。
但隨著硬派越野SUV爆火,方正的車身設計又開始回歸到了SUV汽車的設計上,坦克300、坦克500等硬派SUV也逐漸把棱角拉上了。而那些延續了幾十年的經典硬派越野車,它們也始終秉持著方正的造型,整個車身幾乎很少有曲線出現。
舉幾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例子,奔馳G級,無論這輛車進化到第幾代,它的車身永遠像個「方盒子」。再比如路虎汽車,它的外觀設計同樣也很方正,尤其是路虎衛士這款車,剛毅之氣更為明顯。
縱觀這些因素可以發現,汽車的造型受到了時代審美、造車工藝等多方面的影響。隨著造車工藝的進步,制造儀器精密度的提升,汽車的外觀也隨之發生了改變。而且汽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日常出行需求,是要向平民普及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著「生產工具」的形象,除了要好看還要實用。
汽車的外觀造型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車企只要跟隨時代的發展潮流進行汽車的設計基本就不會出錯。就像現在,流線型的車身絕對是市場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