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車入華的時間與大眾是差不多了,1984年上海大眾成立,次年廣州標緻就成立了,推出的首款車型廣州標緻505SW8上市即熱銷,可能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款車,但如今已經不重要了,要知道的是從時間節點上來看,法系車入華時間要遠遠早于豐田、日產等日系品牌,可惜佔據天時優勢的法系車最終卻被日系車無情碾壓了,幾年時間市場銷量跌的慘不忍睹。
2015年是法系車在華的高光時刻,憑藉著標緻308/301/2008以及雪鐵龍世嘉、愛麗舍的熱銷,全年銷量達到了歷史最高72.93萬輛的成績,雖然無法與大眾相提並論,但那時的法系車在國內絕對是主流品牌。可惜時過境遷,讓人沒想到的是,時隔僅6年時間,法系車在2020年的全年在華銷量已經跌至4.
97萬輛,要知道這是標緻+雪鐵龍雙品牌全年的銷量之和,平均每個品牌的月銷量僅2000輛左右,要知道大眾在華的日銷量為1.15萬輛左右,這差距可謂天壤之別,那麼為何人們都不買法系車了呢?原因無非就是這三點!
法系車早年間在國內銷量高是因為有著入華時間早的優勢,前期產品為品牌積累了一定的市場基礎口碑,但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這讓人們對于汽車行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消費者清楚地認識到了合資汽車的一二三線品牌劃分,所以此時的消費者花同樣的錢更願意買品牌認可度更高的車,而此時法系車的第一個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品牌不及日德系,但價格和配置卻與日德系車型看齊!
細看當下車市中的法系車,從雪鐵龍C3L、標緻408到標緻508L、天逸C5,它的售價區間基本與同級的日德系車型是差不多的,而且在配置上也並不高,可是法系車的品牌認可度是不及日德系的,這一點韓系車就做得很好,甚至自身品牌力低,所以與日德系品牌錯位競爭,用稍低的價格和更豐富的配置來彌補品牌力不足的劣勢,因此韓系車如今在國內仍舊有一席之地,而法系車眼看就要被團滅了。
時至今日,法系車的主流動力依舊是2002年與寶馬合作研發的那台1.6THP發動機,雖然其性能很不錯,但作為一個合資品牌缺少發動機研發能力是法系車的一大短板,哪怕是像雪鐵龍C6這樣的旗艦車型也沒有一台2.
0T可用,這一點還不及國內的長城、傳祺、長安等品牌。
其次是國六排放的到來不僅將眾泰、力帆等雜牌國產車企清場,同時也將法系車逼上了絕路,迫于排放只能造出「三缸機」來應對,雖然排放達標了,但這樣的產品在消費者心中卻不達標了。要知道,無論「三缸機」多優秀,在國內都是必死無疑的,這點別克英朗的大起大落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實談及法系車,相信很多人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其擁有諸多反人類設計,很多易損件更換起來相當費事,比如空氣濾芯、機油濾芯、大燈等,可能很多人聽到這樣的觀點不以為然,認為產質量量只要可靠就行了。
但是這恰恰反映出了一個車企的造車觀念,要知道任何一個車企所製造的產品都是交由車主使用的,那麼必須在各個方面為車主考慮,這樣才是一款符合市場需求的車,顯然法系車則是一個堅守品牌造車理念而忽略市場需求的車企,除了諸多反人類的設計之外,在其他方面也能發現不少明顯的短板。
都知道,法系車的底盤調校功底很優秀,但事實卻是國內消費者沒有道理的偏愛獨立懸掛,但法系車非要在旗下大多數車型上使用扭力梁後懸掛,儘管的確擁有很高級的駕駛感受,但大多數消費者早已被後板懸勸退了。而且車內空間也一直是法系車的短板,日德系車型在國內早已開始推出長軸版車型,法系車卻一直堅持標軸版,直到銷量跌至慘不忍睹時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推出了標緻508L,可惜亡羊補牢為時晚矣!
結語:說實話,法系車的質量是可以的,但僅僅靠質量好就能熱銷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一款能在市場中熱銷的車型一定是各方面表現都很均衡,而且產品優勢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你看軒逸、朗逸、凱美瑞、本田CR-V等車型,它們之所以熱銷就是做到了以上兩點,所以如今法系車的沒落是自己一手葬送掉的。作為最早一批入華的合資車企,法系車擁有一手好牌,可惜卻打得稀爛!